五五世纪|- (中国)百度文库
五五世纪2024-06-12

选择春节后离婚 的人们******

  “不留遗憾 ,我们吃完年夜饭再离婚”

  选择春节后离婚的人们

  年后扎堆离婚 ?多地民政局离婚办理处大排“长龙” ?近期 ,多个网络流传视频内容显示 ,部分地区的民政局离婚登记处在春节后“爆火” ,甚至有传言称一些地区离婚队伍排到了民政局门口 。

  目前,上述部分视频已得到官方辟谣 。记者也向多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了解到,因过年期间不办理业务,一些地区年后离婚办理人数 的确有所上升 ,但并未大排“长龙”,还有一些地区则回复称 ,并未出现上升现象,甚至结婚人数比离婚人数更多……

  离婚率在近20年内逐步攀升早已不是新鲜事 ,记者梳理发现,从2003年到2019年,我国全国粗离婚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示)陡然上升,离婚登记对数在此期间翻了近4倍 。尽管,选择年后离婚并非真的形成潮流 ,但在年后办理离婚 的队伍里 ,一些人坦言 ,之所以专门预约年后离婚 ,就 是为了和孩子 、双边父母吃一顿年夜饭 ,不留下最后的遗憾 。

  1

  节后出现离婚潮了吗 ?

  多地民政局回应:

  离婚人数并未陡增

  1月28日,网上流传安徽阜阳一男子发布视频 ,显示阜阳颖上县民政局内仅有两对新人结婚 ,而离婚队伍却排到了民政局门外 。一时间,年后扎堆离婚的话题在网络引发热议 。

  但很快,颍上县民政局就在1月30日对外发布了辟谣声明 ,称短视频内容为谣言 。声明中解释,该视频所拍摄内容均位于一楼结婚登记窗口,排队人员均为办理结婚登记的群众,而离婚登记窗口在二楼,该信息视频系偷梁换柱 、混淆视听 。

  无独有偶,另一位网友也在近期发布了江西上饶鄱阳县民政局离婚室门口排长队 的视频 。据此 ,江西上饶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视频中 的具体情况正在核实中,但从市民政局婚姻登记数据来看 ,离婚业务量与年前相比没有太大 的差别。

  年后离婚高峰期 是否真实 ?记者向多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了解了相关情况。总体来看 ,多个民政局工作人员都表示:“年后办理结婚和离婚 的人数 的确有所增加 ,但总体仍处在平稳期 。”

  1月31日,济南市某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当天上午的工作时间来看 ,申请办理离婚业务的人数为5对,办理结婚业务 的人数为3对 。处于正常状态 ,并没有所谓结婚、离婚高峰期 。”

  然而 ,扬州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 :“我在年后第3天办理了离婚手续 , 的确有排队,但没有大排‘长龙’。”吴女士表示,自己并非特意选择在年后离婚 ,只 是年前的预约日期、人数已满 ,恰好预约到了年后第三天。

  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当天上午10点左右她来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 ,排队时间也并未超过1小时 。“有排队可能 是因为过年期间不办理业务 ,所以都放到年后来办理 ,人数自然有所增加 。”

  杭州市某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的接线员也给出了同样的回答。“虽然还没有近期详细统计数据,但年后无论办理离婚还是结婚的数量 ,一般都会有所上升。”该接线员解释,这 是因为过年期间民政局不办理业务 ,因此导致结婚和离婚申请积压。这是正常现象,并没有明显陡增,依旧处于平稳期 。

  此外 ,记者还致电北京市海淀区 、天津市和平区等多个婚姻登记处,上述地区工作人员均表示 ,节后办理离婚的人没有明显增多。其中,河南郑州市民政局则提出,年后民政局办理离婚 的申请没有剧增,反而来办结婚的人数增加了不少。

  2

  婚姻服务业从业者 :

  回谁家过年 、家务如何分担等

  成年后离婚推手

  尽管吴女士在年后办理离婚属于巧合 。但也有人为了吃上最后一顿团圆饭 ,才故意选择了年后办理离婚手续。

  “我们本来商量好了在2022年 的12月末离婚,但是想带着孩子在两边吃上最后一顿团年饭,所以我们还 是把离婚的日子敲定在了年后 。”

  现年39岁 的梁女士 ,1月31日下午在无锡当地办理了离婚手续。她告诉记者,自己当天上午就办理完结 ,也没有大排长队。但讲起自己 的离婚经过 ,梁女士还是有些哽咽 。

  结婚近10年的梁女士和前夫育有一个女儿 :“虽然孩子只有6岁,但她已经知道离婚的意义 ,表现得很难过。”尽管孩子最终由梁女士抚养,但女儿对爸爸 的不舍梁女士也看在眼里。为了弥补孩子 的这份缺失以及向双边父母当面解释,梁女士最终与前夫商定,将离婚日子选在年后 。

  过年期间 ,梁女士和前夫带着女儿在婆家和娘家分别吃了团年饭 ,并向双边的父母表达了感谢 。在梁女士看来:“我们夫妻走向离婚并没有深仇大恨,只是观念不和 。”而这最后的团年饭 ,也是梁女士不愿为自己和家人在留下遗憾 。

  “实际上,过年期间就咨询离婚 、年后办理离婚 的人的确会有所增加。”一家婚姻挽救和服务中心 的负责人黄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其公司成立的近3年里,他能明显感觉到,每年岁末年初 ,都 是公司业务量比较大的时候 。

  据黄先生介绍,他所经营的婚姻挽救和服务中心 ,其中一些业务就是帮助夫妻重塑婚姻,解决婚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从我们遇到的案例来看 ,过年期间出问题 ,尤其是涉及到在谁家过年 、过年时和长辈相处遇阻 ,分担春节期间 的家务等等,都能成为婚姻走向破裂的推手 。”

  在黄先生 的记忆里,曾经就有一位男士提出 ,因年后想带妻子回村里的婆家过年,过年期间妻子又承担大量家务 ,最后妻子才有了离婚想法 。据黄先生介绍,该男子因自己老家 的习俗 ,已多次带妻子回婆家过大年三十,直到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 。而这也造成妻子多年的不满 。此外 ,过年期间家里的家宴也都由妻子和婆婆负责,长期下来,妻子有了怨言 。

  在黄先生 的劝和下 ,该男子的婚姻最终没有破裂。但也有一些夫妻因春节 的各项繁杂事物 ,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即便经过了离婚冷静期,最后还是选择了在过年后离婚 。

  3

  社会学专家 :

  避免冲动离婚

  需将相关社会服务制度化

  离婚率 的攀升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自2003年开始,我国离婚率便开始走入上升通道 。记者梳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近10年来粗离婚率数据发现 ,从2003年到2019年 ,全国离婚率有了明显攀升 ,但自2020年后 ,离婚率却有明显下降 。

  历年统计结果显示 ,2003年全国离婚登记达到133万对 ,粗离婚率为1.05‰,此后一直呈上升趋势 ;到2016年离婚登记升至415.82万对 ,全国粗离婚率首次到了3.00‰以上;直到2019年 ,离婚登记达到470.06万对 ,全国粗离婚率升至3.36‰ ,成为近10年来离婚峰值。

  从2003年到2019年,这16年里为何我国离婚率连续走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文军告诉记者 ,这背后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其一,从宏观方面来说 ,由于社会变迁和转型节奏加快 ,对传统意上的夫妻分工和家庭结构形成冲击,越来越多女性走上工作岗位 ,社会地位提升,经济从属性降低,带来的家庭稳定性也随即打破,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离婚的可能性 ;

  其二,从微观方面来说,社会进步带来 的人们思想解放 ,对传统婚姻的理解发生变化 ,不再认为离婚是不好的行为 ,也让更多人敢于追求个人幸福 ,向低质量的婚姻说不 ,因此增加了离婚的可能性 。

  在文军看来,离婚率走高的背后 ,也反映出了我国社会组织 、人际关系互助网络建设以及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的症结。“尤其是年轻人 的冲动离婚,我们除了行政手段干预外,目前仍旧缺乏有效的社会服务来化解 ,社会组织提供的优秀解决办法乃至情感咨询和疏导仍旧不足。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2019年后 ,我国离婚率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到2020年 ,离婚登记从超470万对降至433.9万对,粗离婚率回落至3.09‰ ;2021年则降至283.93万对,粗离婚率下降到2.01‰ 。

  对此,在文军看来 ,2019年后离婚数据回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我国离婚率上升16年后回落,说明已经达到来峰值 ,开始向平稳状态过渡。”此外,文军表示 ,离婚冷静期的设置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几年离婚率下降提供了“土壤”。

  在文军看来 ,要想避免类似年后冲动离婚的现象出现 ,各地社会化服务应该跟上,并逐步将社区情感动员工作 、婚姻咨询工作 、社区调节工作,心理情感建设工作等纳入制度化建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吴阳

五五世纪

【光明论坛】重视乡村工匠在非遗保护中 的重要作用******

  【光明论坛】

  作者:魏鹏(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近期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乡村工匠作为扎根乡村 、掌握传统技艺 、提供当代产品 的乡村手工业者 、传统艺人 ,正 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有生力量。

  此前 ,国家乡村振兴局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 的指导意见》,为乡村工匠的制度性培育、持续发展提供了全面而切实的方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背景下,身怀高超技艺 、植根乡村沃土 的乡村工匠群体有了大有可为、大展身手 的广阔天地 。充分发挥乡村工匠优势特长,不仅 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必然要求 ,也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要守护传统,更要勇于创新 。传统手艺要薪火不息、生命不止,就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抱残守缺。唯有实现产品类型与功能创新 ,才能更好满足现代人日常生活新需求 ;唯有实现制作技艺与工具创新,方能提高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唯有实现产品形态与包装创新 ,才能更适应大众化推广与多渠道销售要求 。应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 ,全面、生动记录和科学分析乡村工匠技艺中 的丰富科学原理与技术内涵 ,不断研发新产品 、引致新需求。此外,还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为乡村工匠加持 的路径与方式 ,让现代技术为传统技艺插上腾飞 的翅膀 。

  要精于生产 ,更要适应市场。精于工、匠于行的技艺,是乡村工匠的底气与底色,但乡村工匠不应是曲高和寡的孤芳自赏者 ,而应 是充满人间烟火、饱含故土味道 的实际产品、具体价值的创造者。他们提供物质产品,服务田间耕作,满足寻常百姓吃穿住用、农事劳作之需 ;他们提供文化产品,承载中国人 的审美情趣 、精神追求、伦理观念 ,满足人们对故土乡愁的依恋与想象;他们提供场景产品 ,以富有韵味的工作过程、制作场景提供充满历史感 的生产与生活氛围 ,构建古今对话 ,增添大地的家园感 ,成为一种充满仪式感 、满足旅游需求的场景。要在民众 的生产生活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乡村技艺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提高满足乡村生产、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 的实用性,不断拓展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渠道 。

  要潜心钻研 ,更要引领乡亲 。乡村工匠 的技艺并非“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藏品 ,而 是历史层积下的社会共同财富,除法律框架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外 ,都可转化为社会共有 的公共产品 、成为乡里乡亲 的共同财富。乡村工匠也只有在带着乡亲实干、领着乡亲致富 的进程中 ,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个人社会价值。此外 ,在更广泛 的引领群众、依靠群众过程中 ,也将激发群众无穷 的创新创造活力,进而推动乡村技艺不断创新发展,让乡村手艺真正转变为推进农民增收致富 的工具和路径 。特别 是通过技能培训、分工协作 、合作组织等方式 ,充分带动乡村中老人、妇女 、残疾人等参与到乡土产品 的生产中 ,将留守者转变为人力资源,将受助者转变为财富的创造者,不仅助力乡亲增收致富,更利于乡邻和谐。

  要扎根乡土,更要面向世界 。乡村工匠植根乡土 ,受乡土滋养,传承本土性技艺,利用本地资源,满足邻里需求 ,留存乡愁乡韵 。乡村工匠也要放眼世界,秉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精神 ,在交流互鉴中增强乡村手艺的生命力与市场适应力。积极通过学习、借鉴,丰富并提升工匠产品品类、品质 ,塑造品牌 。同时大力推进乡村工艺旅游产品 ,聚集乡土人气、财气、智气。乡村工匠更应大胆走出去,以美为媒 ,充分展示乡土景象 ,展现可亲可敬可爱 的中国形象。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传播方式 ,多渠道 、立体性展示乡村工匠传承久远 的手工技艺,激活人们 的“老家”记忆,激发乡愁乡情 ,增强乡村产品、乡村生活 、乡村生态对当代人 的吸引力、感召力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2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