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 :五五世纪_五五世纪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五五世纪_五五世纪

来源:五五世纪2024-02-29 17:48

  

五五世纪

邵丽推出长篇小说《金枝(全本)》******

邵丽推出长篇小说《金枝(全本)》

  《金枝(全本)》书封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应妮)作家邵丽 的最新长篇小说《金枝(全本)》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这部作品被评论家们誉为“中原大地上 的女性史诗” 。

  邵丽以恢宏笔触架构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故事 ,囊括了周氏一家五代人在近百年间经历 的沧桑巨变。在与宏阔历史对话的同时,她也不忘把视角转向她熟悉的个体家庭 ,转向那些纠缠不清 的父子 、母女 、婆媳、夫妻等种种关系,并以她独有 的触角 ,伸向人物命运 的深处 ,拷问 、审视家族延续 的意义、婚姻爱情对女性 的塑造和改变 。家族故事 、革命故事、婚姻故事 ,伦理、爱情、血缘亲情 ??这些复杂因素缠绕在女性捍卫家庭、冲破命运 、自我更新的成长历程中,终以不可遏制 的力量使中原千年故土新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指出 ,邵丽是一位勤奋 的作家 ,也 是一个有野心 的作家 ,在她心中有一个不断需要抵达的文学理想。也基于此,邵丽对待写作这件事极其认真。《金枝(全本)》在出版前被反复打磨,几经彻底修改 , 是一部充满作者诚意 的作品 。从《金枝》到《金枝(全本)》,邵丽实现了一次完美蜕变。她打开叙述维度,在现实中曾无法原谅的亲人身上寻找到写作突破 ,转换不同的叙述视角全面再现家族史诗 。尤其是对家族几代女性内心的探索 ,非常具有开拓性,堪称“中原大地上的女性史诗”。

  在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看来 ,邵丽是一位具有强大文化自信和性别自信的作家。她的写作直面了当代史 的叙述难题,在时代变迁中重建了当代 的家族叙事。邵丽面对的生活世界不 是《白鹿原》的传统家族世界 ,而 是在这个时代重新把家族和血缘 的联系以及由此而来的情感和社会联系作为一种想象对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该书 的主要价值不仅仅在“史诗”层面,更 是从人类学意义上让读者看到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重新面对这些生命中 的基本联系,如何在生命 的基本联系中重新发现和确立自己生命 的意义。无论在生活中 ,在历史 的发展中 、时代的变化中,还 是在文学的书写中 ,这都 是非常敏锐也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的向度。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表示,《金枝(全本)》 是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的入选作品,这部作品写 的是中原女性 ,但它并不局限于“中原大地上的女性史诗”这样的概括 ,它还写了家族 、乡土 ,写了家庭结构 、血缘关系等等 ,涉及面非常广博,这样一部作品确实让我看到《金枝(全本)》 是一部心血之作 ;甚至有些部分看了之后非常心痛 ,可谓杜鹃泣血之作。邵丽能够写到血缘关系中深层次的既亲又爱、相爱相杀,这些非常复杂、非常丰富 、非常疼痛的部分,确实我们都有各个层面的亲身经历。当然不同家庭的幸福和不幸都不一样 ,但她确实写出了一种普遍性。尤其是在下半部,她完成了“女娲补天”的故事,这个“天”就 是人与人、亲人与亲人 、血缘与血缘之间原有的一种撕裂 、抵触、冲突、焦灼 、紧张等等,基本上 是一种分裂 的状态,但 是最终达到一种和解与升华 ,让大地重新恢复了生机。

  “邵丽老师非常让人敬佩的地方 是她特别锐利地把我们难以直视 的人和人之间 的关系都非常尖锐地呈现出来,尤其 是女人和女人之间 、女儿和女儿之间 、前妻和现妻之间这样复杂 的关系。”评论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说 ,很难讲哪位 是完美女性,书中并没有一个完美女性 ,但各种女性形象都在这里。如灯光底下 的女性朱珠和暗影里面 的穗子 ,作者把她们放在一起 ,在一个家族内部完成历史意义上 的对话 ,这应该是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原大地上 的女性史诗” 的原因。(完)

中新社70年丨58年前 ,中新社专访了李四光……******

  新闻是历史 的初稿 。

  在八月中旬 的一天,在中新社香港分社 的一个房间里 ,从沉寂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里,我分明闻到了历史 的味道。

  那是一捆捆用牛皮纸、塑料绳打包好 的《中国新闻》电讯稿刊 ,牛皮纸上有毛笔或钢笔书写的“中国新闻,19XX年X月——X月”字样 ,它们刚被同事们从仓库里搬出来,解开绳子,从泛黄的书页中散溢出的陈年 的味道,即使 是戴着口罩也闻得到。

  尘封 的稿件

  “ 是为了庆祝中新社成立70周年要整理资料吗 ?”我首先想到 的答案被中新社香港分社技术部主任唐建生老师否定了 。

  他告诉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日前致函中新社总社称 ,《李四光年谱》中提到 ,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在1964年为中国新闻社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科学事业 的专论 。

  但中国科协没有保存资料 ,希望中新社协助 ,而中新社总社现有 的资料中 ,也没有发现这篇文章。

  于 是,寻找尘封58年新闻稿件的任务,落在了中新社香港分社身上。

  中新社香港分社 是中新社在境外建立 的规模最大的分社 ,也 是中新社在境外建立 的第一个分社,始建于1954年6月 ,后成立“《中国新闻》代销处”,出版发行港版的《中国新闻》,刊印中新社电讯通稿 ,代销中新社电讯通稿 、图片 、专稿 。

  在中新社香港分社供职38年 的市场部副经理吴育生老师是地地道道的港人,1984年入职时在发行部 ,参与印刷 、装订 、发行工作 ,对《中国新闻》电讯稿刊 的过往再熟悉不过,寻找专访李四光稿件 的任务自然而然就由他担纲了。

▲唐建生(左) 、吴育生(右)在成堆的稿刊中寻找58年前的稿件

▲唐建生(左)、吴育生(右)在成堆的稿刊中寻找58年前的稿件

  但关于这篇稿件 的信息 是模糊而有限的 ,只知道年份,只知道关键词是“李四光”。好在《中国新闻》电讯稿刊封存时候标注有年份 ,吴育生老师找出1964年 的所有稿刊 ,循目录和标题逐页寻找。

  因为保存得当,即使时光久远 ,这些“故纸堆”没有遭受蠹虫 的啃噬,没有遭受潮湿的侵蚀,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的稿刊用纸薄如蝉翼也完整无缺,铅字排版的印刷也清晰如昨 。

  回溯历史

  翻开一本本电讯稿刊 ,仿佛进入时空隧道,那些已成为历史的新闻跃然纸上 ,令人感慨 。

  逐页翻至1964年9月16日时,目录中出现的标题《李四光谈青年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让吴育生老师眼前一亮。这篇消息的导语是这样 的 :

  中国新闻社北京15日消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最近对本社记者说 ,新中国成立十五年来 ,科学技术队伍迅速壮大 ,仅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学研究人员,就比解放前增加一百倍以上 ,其中绝大部分是解放后培养出来的年轻人。

  文中还提到,李四光说,旧中国给许多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 :似乎中国人不出国留学,就不能成为像样的科学家 。

  当然 ,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外国的一切先进经验,但更重要 的是自力更生地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

  消息的结尾写道:李四光最后说,青年科学技术队伍的迅速成长,是国家自力更生发展科学事业 的一个重要成就。他作为一个老科学工作者 ,看到科学事业有了优秀 的接班人 ,感到无限欣慰 。他深信中国的科学事业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 ,在新老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更迅速 的发展 。

  1500字 的长消息,对于以“中新风格”享誉新闻界 的中新社报道来说,实属罕见。后经上报总社并和中国科协确认,这条中新社消息就 是《李四光年谱》中提到 的文章。

  稿件找到了 ,而我对于这些“故纸堆”的兴趣却更浓了 ,我开始从中寻觅 、了解中新社 的历史 。

▲最早一期的《中国新闻》电讯稿刊发行于1954年2月13日 。遗憾的 是现存稿刊是在1954年2月14日发行的第二期。稿刊为竖排,标注着“中国新闻社编印” ,登记证为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登记证新字第十五号 ,定价每份人民币一千元(折合现行人民币一角)、港币两角。注册地址则有两处:广州市惠福西路毕公巷十二号,广州市邮箱三零七号 ;北京市王大人胡同六十七号,北京市邮箱五十四号 。▲最早一期 的《中国新闻》电讯稿刊发行于1954年2月13日。遗憾 的 是现存稿刊 是在1954年2月14日发行 的第二期 。稿刊为竖排 ,标注着“中国新闻社编印”,登记证为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登记证新字第十五号 ,定价每份人民币一千元(折合现行人民币一角) 、港币两角。注册地址则有两处 :广州市惠福西路毕公巷十二号,广州市邮箱三零七号;北京市王大人胡同六十七号 ,北京市邮箱五十四号。▲在收录着《李四光谈青年科学技术队伍 的成长》一文的1964年9月16日那期 , 是第3823期 ,稿刊信息唯一的变化在于定价,调整为每份人民币2角5分、港币6角。▲在收录着《李四光谈青年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一文的1964年9月16日那期,是第3823期 ,稿刊信息唯一的变化在于定价,调整为每份人民币2角5分、港币6角 。▲1991年9月2日 的第91208号稿刊为竖排,发行方为“中新社香港分社” ,注册地址为:香港轩尼诗道三四二号九楼 ,定价已不再显示。▲1991年9月2日的第91208号稿刊为竖排,发行方为“中新社香港分社”,注册地址为 :香港轩尼诗道三四二号九楼,定价已不再显示。▲1997年7月1日发行的第97129号《中国新闻》稿刊 ,为激光照排 ,依然是繁体字 ,但变为横排。▲1997年7月1日发行 的第97129号《中国新闻》稿刊 ,为激光照排 ,依然 是繁体字,但变为横排 。

  据吴育生老师介绍 ,他1984年入职时,还 是总社把手抄 的电讯稿传真过来,香港分社据此打字排版再印刷出来,因为主要是发给海外报章和海外华侨去看 的 ,所以一直用繁体字 。

  他也会按照之前老同事按月整理装订的方法去做好资料留存。

  中新社前辈们用他们的辛勤笔耕为新中国留下历史 的初稿 ,而在目前翻阅 的有限稿刊中发现,1964年10月前的所有稿件 ,都没有留下记者的名字 。但正是这些前辈 ,为成立初期 的中新社描绘出“中新风格”的底色 。

  于2000年11月入职中新社的我 ,看到 的《中国新闻》稿刊 ,已经 是总社发行 的简体字十六开活页本 ,登记证号为中国第一刊号:CN11—0001。

  后来 ,活页稿刊被图文并茂 的彩印《中国新闻》报所取代,在每年 的全国两会上,清新活泼的《中国新闻》报无论 是在代表委员驻地,还是在人民大会堂 、梅地亚新闻中心,都是一纸风行、广受欢迎 。

  弹指一挥间,2022年10月 ,中新社将迎来七十华诞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中新社 ,把所有的荣光都沉淀在“中新社电” 的字里行间 ,为历史留存真实、生动 、多元的初稿,而作为一名中新社记者,与有荣焉,不敢懈怠。

  作者 :索有为

  (文图 :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五五世纪90后存款为0的真实原因
2024-05-10
五五世纪三国中的名侦探破案也可以这样
2023-12-18
五五世纪西安副市长:我们不红 始皇不容
2024-01-04
五五世纪10小时目睹国外父母推娃新境界
2024-05-23
五五世纪西蒙斯战猛龙前凌晨1点夜店狂嗨 放松还是放纵?
2023-11-09
五五世纪 驾车必知:驾驶员辅助系统—汽车安全技术的终极指南
2024-04-22
五五世纪《复联4》导演罗素兄弟po
2023-12-30
五五世纪泰国举行国王加冕大典彩排 仪式预计耗资10亿泰铢
2024-01-06
五五世纪女子遭壮汉尾随抢劫 抢走5千还要转账20万
2024-03-27
五五世纪怕老婆是隋文帝一生的软肋
2024-08-15
五五世纪 国民初恋颜?她这是要复制沈月的走红奇迹了?
2024-08-01
五五世纪 北极熊宝宝跌落冰崖 熊妈攀爬寻子
2024-08-21
五五世纪 潮流志|“初恋裙”帮你斩桃花
2024-01-06
五五世纪 IG宁王泄漏训练赛,GRF队员很不满:他不该讨论韩国队!
2024-06-09
五五世纪“志愿文学”网络作家基层行上海启动
2024-04-23
五五世纪欲花20亿做营销 瓜子二手车成立四年咋仍不赚钱
2023-11-13
五五世纪28日京二手住宅网签621套
2023-10-22
五五世纪 七旬夫妻养猪开垦撂荒地种30亩丹参,守着大山也要把日子过红火
2024-07-13
五五世纪广东统战部原部长曾志权案开庭:被控受贿超1.4亿
2024-06-20
五五世纪英超-冠军在望!阿圭罗破门 曼城1-0伯恩利返榜首
2024-01-09
五五世纪这些中国“00后”正在冬奥会上闪闪发光
2024-06-05
五五世纪广东统战部原部长曾志权案开庭:被控受贿超1.4亿
2024-07-17
五五世纪 危险而美丽 荷兰探险家拍濒危的神奇冷血动物
2024-04-18
五五世纪火箭整体进攻打得非常差劲
2023-11-29
加载更多
五五世纪地图